通知公告:
祖国统一
台情研究当前位置:首页 > 祖国统一 > 台情研究

塑化剂风暴全面冲击台湾社会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  人气:
    自5月25日“毒饮料风波”被媒体全面披露以来,岛内业者非法使用有毒塑化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事件被越挖越大,成为近30年来台湾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目前,这一事件已对台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冲击,已然成为新一轮的社会危机,并可肯定,危机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一、给岛内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自爆发以来,危机对岛内经济的冲击面越来越广。就品项而言,已从食品、饮料迅速扩散到保健品、药品与化妆品等多项产品;就产业链而言,已从上游原料厂商、中游制造商,再到下游商家和消费者;从内外结构而言,已从内需扩大到出口;就具体损失而言,其带来的直接与间接损失都难以准确估量。
    一是食品制造业首当其冲。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公布信息显示,岛内民众普遍食用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酱果冻和胶囊状粉状五大类品项普遍“中毒”,日前又发现烘焙业也难逃厄运。受波及厂家从最初的200余家发展到近300家,受波及产品则从500多类扩展到破千。在5月31日台湾刚开始采取“D-Day”行动时便有业者估计,今年全台食品类的销售总量可能下降3成,达150亿元(新台币,下同)。
  二是与之相关的生产流通领域受伤不轻。与食品制造业相关联的还有原料提供商、物流与各类商家,塑化剂的原料提供者属于作茧自缚,理应接受惩处,但物流与商家在此次危机中却也遭受池鱼之殃。据岛内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岛内各类超市卖场中原本摆放各类“中毒”商品的货物上现在是空空如野,而相关厂家的产品则在仓库里静待处理。难怪台《中国时报》5月28日的评论悲观估计,包括食品业在内的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
  三是当局与普通民众被迫增加额外支出。自4月20日最初发现问题开始,台当局便加大了相关的化验、稽查力度。“D-Day”行动更让岛内从上到下大动员,甚至村里长也投身其中。这对早显拮据的财政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负担。而因岛内专家称,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导致“男变女、女不孕”,会母婴传播,可能致癌,岛内民众闻言后大批前往医院进行专项检查。这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笔不小的开支。由于目前岛内要求当局免费给民众检查的声音高涨,加上选举临近,当局被迫买单的可能性大增,这无疑又可能增加财政开支。
  四是岛内失业压力有所增加。尽管目前还没有岛内相关部门的明确统计,但由于食品加工、运输与销售能够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危机发生后,各类卖场、夜市与小摊的生意大减。据岛内媒体报道,一些专柜的报务人员不再忙碌,一向川流不息的夜市人流渐少,一些小贩甚至干脆不出摊。如此一来,一些受雇人员已经面临失业危机。更令人忧心的是,因民众消费信心的恢复还有待时日,可预期与食品行业相关部门的就业容纳量会大大压缩,整体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五是台湾食品的国际形象受损。经多年推广,台湾食品在港澳、东南亚、中东,甚至欧美地区都有一定影响,台当局也因此每年在台北举办美食节的同时,甚至还声称要以此推动“美食外交”。但在塑化剂风波出现后,台湾食品的国际形象连带受损。日前,各地政府不仅对已通报受污染的台湾产品采取下架、退货、限制进口等处理方式,对其他台湾食品进口也采取更加严格的检查措施。今后,台湾美食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拓展空间,恐怕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台湾社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信心危机
  虽然台湾社会在蓝绿激斗后政治对立严重,但历经数十年发展逐渐形成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信心与理念依然稳固。然而,在这场由食品安全所诱发的社会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基本观念正面临严峻考验。
  一是普通民众的自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岛内民众一向将“MIT赞”(“台湾制造好”)挂在嘴边,并自认台湾社会制度健全,甚至因此有一种优越感。然而,此次危机出现后,岛内舆论都惊叹,“MIT再不是品质保证了”,这次危机的肇因是“制度失败”。据岛内专家分析,酿成此次危机的制度性因素有四。其一,管制架构失灵。目前化学物质有10万余种,且大部分都有毒性,但被列为有毒类的仅271种,“目录”外的空白区域自然成为隐患滋生地,并且,作为此次危机罪魁的DEHP仅被列为第四类毒物,即使在食品中使用,也仅需“事后报备”,让监管流于形式。其二,实验室检测体系漏洞。由于食品检测只参照“两表”,即肯定性物质列表和否定性物质列表,不在表中的物质,卫生部门在检测时通常不会注意。其三,食品追溯制度不足,台湾虽有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但这个制度局限于生鲜领域。其四,“名优产品”抽检率过低。此次的问题产品很多都是当局认证的GMP(即名优产品)、CAS(合格农产品),但他们事后很少被抽检,即使有抽检,也基本流于形式。


3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1/3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