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理论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理论文章

试析早期基督教对孙中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人气:
    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辛亥革命距今已有100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纪念辛亥革命的热潮。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怎样纪念辛亥革命,我们怎么才能去接近和触摸辛亥革命,如何看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如何评价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历史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而如何深入研究孙中山是中山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80多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山思想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生平史料研究,还是思想研究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笔者试以早期基督教对孙中山的影响为主线,来进一步了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一、接受宗教教育到皈依基督教会
    从儿时聆听太平天国遗兵讲述洪秀全起义的故事到随母远渡重洋投奔长兄,进入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学校读书,使孙中山与基督教产生了不解之缘。在檀香山学习期间,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牧师身份的校长为了使学生们皈依上帝,有计划的开设圣经课程,早晚上教堂礼拜,参加唱诗班等宗教活动。持续不断的宗教思想灌输,使孙中山逐渐被基督教义所吸引,尤其是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倍感兴趣,皈依基督教接受洗礼的感情与日俱增,但是长兄孙眉坚决反对他违背中国传统礼俗而加入基督教,结果兄弟失和,孙中山被迫结束学业。但4年多的海外学习生涯,使他已经成为一名初具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和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回国之后,见到家乡依旧落后,为了唤醒沉睡的人民,实施了改良乡政的行动,结伙打倒了庙宇中的菩萨像,于是遭到乡绅地主的猛烈攻击,被迫出走香港。他赴港之后不久结识了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喜加理,在他的主持下孙中山与好友陆浩东举行了受洗仪式,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从此孙中山与基督教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基督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中山的一生。
    二、基督教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影响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部中华民族倍受欺凌、丧权辱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亡道路的变革史。首先,以太平天国起义为代表农民运动,由于其拘囿于皇权主义,最终归于失败。其次,以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吏为代表的洋务运动,企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来达到国富兵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但由于清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体制上的混乱,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所打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夭折。再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采取上书、请愿的方式以求政治的改良,结果“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所扼杀。《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陆续签订,当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威胁的边缘时,以虔诚的基督徒——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也试图通过上书企盼实现自上而下的温和社会改良运动,结果受到冷遇,于是毅然决定放弃对清政府的改良幻想,最终走向以武装斗争为特征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在革命之初,孙中山利用其基督教徒的有利身份,积极开展组织革命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基督教成立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重建兴中会,会议由孙中山主持,会议宣誓仪式充满基督教色彩,在开卷圣经上置放左手,右手向上高举,恳切上帝鉴察,而后照誓词宣读。
    2、利用教堂建立革命机关。从兴中会的成立到同盟会的组建,主要会员中基督教徒占了三分之一,革命之初,革命党人往往借用基督教堂作为革命机关,开展革命活动。
    3、利用宗教筹集革命资金、发动起义。1895年发动的广州起义,其主要领导成员均为基督教徒,起义准备过程中教中人士筹集了大量的军费,支援革命运动。


2页  [1] [2] 下一页 当前1/2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