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理论文章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 理论文章

浅析孙中山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4日  人气: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国三大世纪伟人之一,100多年来享誉 世界,是辛亥革命的发动者、主导者,他领导的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清王朝,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从此共和、民主、民权、民生的理念逐步在国人心中扎根发芽,任何逆潮流而动的复古、复辟活动只能是黄梁一梦,以历史丑剧收场。
    孙中山深谙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了解日本欧美诸国教育普及和科学发展的状况,他以“教育立国、人才兴邦”的理念,通过自身巨 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民初中国教育从封建旧教育向新的现代性 教育转变,形成了民初中国现代教育发韧、发展的第一个热潮。当时,教育思潮纷呈,各样学说活跃,形成争鸣局面,如道德教育,国民教 育,军国民教育,平民教育,实业教育等,体现出有识之士对强国强 民道路的探索与思考。在孙中山的关注支持下,国民政府改清朝朝廷衙门学部为政府职能部门教育部,任命教育大家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1912年9月,蔡元培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教育工作会议,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会议在教育宗旨、教育体制、教材及教授方法等大方针上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决定,颁布了《教育系统令》, 从根本上革除了“忠君、尊孔、读经”的封建愚忠愚孝教育,划分了君主教育和民国教育的本质区别。确定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与当时强国强民,振兴中华,改变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局面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相一致。新的教育方针规定,改学堂为学校,男女可同校,订立新学制,初小四年为义务教育,高小三年,中学四年,大学本科三年或四年,师范学校四年,并明确教育经费来源。废止清朝教材,编印新教材,实行新的教授方法。许多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做法,在当时都要排除根深缔固的旧势力阻挠,以勇气、胆识推行,很不容易。
    新政策给中国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新式教育蓬勃发展。据1916年(民国五年)统计,全国各地初高等小学106155所,学生3443683名;中学403所,学生59835名,四年毕业生12783名;师范141所, 师范生21579名;实业学校129739所,学生4294351名。(陈青之《中 国教育史》683页)这些数字与1911年(宣统三年)的统计相比,大都提高三倍以上。这对中国文化教育普及,开启民智,培养人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有很大作用,有学者称这一阶段为中国前现代化时期, 颇有见地。此后,因中国历史的波折,中国的教育体系也曾有过一时 的倒退(如袁世凯主张尊孔读经)或修订,但大型还是沿袭民初的体制 前进着。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开始向现代教育跨越发展,大幅推进。
    民初教育发展动因是多方面的,孙中山立足国情、顺应世界潮流的教育思想则起着引擎、推进和保证作用。笔者仅就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早期现代化蓝图的设计者、践行者的教育思想做一些分析,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表示对他的敬仰和缅怀。
    “教育立国、人才兴邦”理念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建设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教育思想极具中国特色,具有革命性、普及性、实践 性和开放性。
    一、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
    孙中山年青时就立下“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拯救祖国于危亡”的宏愿,对中国封建教育给予严厉批判。他尖锐地批判 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实行的愚民政策:“凡政治之书多不得浏览;报 纸之行,又悬为厉禁。是以除本国外,世界之大事若何,人民若何,均非其所知。国家之法律,非平民所能与闻。……至于新器之创造、 新学之发明,人民惕于死刑,罕敢从事。是故中国之人民,无一非被 困于黑暗之中。”而封建统治者所垄断的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官吏,为统治者服务。他感叹“阻碍我们在智力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发展”的封建教育是造成老百姓“穷苦愚昧”的原因。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学者,国之本也,若不从速设法修旧起废,鼓舞而振兴之,何以育人才而培国脉?”为此,他在各种文告、宣言、章程、讲演、著作中,无不呼吁发展教育。如1895年2月在《兴中会章程》中写有“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力为推广晓喻愚蒙”;“开报馆以开风气,立学校以育人才”。辛亥以后,孙中山在革命斗争与建设实施中挫折频迭,仍矢志不渝,愈挫愈奋,以开启民智、普及教育为救国之首要,给教育以极大关注,利用一切渠道宣传兴教育才。从1912年至1924年,他专门为学界(包括留学生)作演讲25次以上,内容广泛,希望殷切,涉及兴办教育,建设共和,女子教育,女子平权,青年立志救国,培养民志,三民主义,世界潮流等等,都明显贯穿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主线。


3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1/3页

Copyright (C)sxm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0169号-1

联系地址: 西安市西新街22号民主党派大楼2层 联系电话: 029-87277173 传真: 029-87277155

版权所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    

分享到: